在中国企业在管理的泥潭中挣扎、徘徊、彷徨的过程中,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很有时代特征的产物,而且这些产物曾经让很多企业看到了曙光,但很快又掉进更深的漩涡,这让我忽然想起周华健的一首歌:爱到尽头覆水难收,爱悠悠,恨悠悠,为何要到无法挽留,才又想起你的温柔,给我关怀为我解忧,为我凭添许多愁……
一、个人英雄、点子大师
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,个人英雄、点子大王率先粉墨登场。那个时代的中国企业中经常流传一句话:饿死胆小 的,撑死胆大的。可见,当时只要你敢想、敢做,你就很有可能成为“英雄”;只要你敢吹、敢讲,你就很有可能成为“大师”。
特别是在营销领域,之前的中国企业都是按照国家计划生产,销售国家实行包销,就像皇帝的女儿根本就不愁嫁不出去。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,中国企业就一下子傻了眼。
二、咨询公司“遍地开花”
中国式的咨询有些是从当年的点子大师蜕变过来的,还有一些是当时ISO9001咨询企业的升级版,可以说,在中国,真正能够为企业提供帮助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咨询公司还不多。
但限于像前面提到的中国企业的无知和经营的困惑,中国企业还是如饥似渴的期望能够找到咨询公司帮助解决问题,正因为这样,我们就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:很多企业曾经若干次遭受咨询公司的“蹂躏”,但仍然乐此不疲。
其实,我们发现,目前的中国咨询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无序的,而且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咨询公司不多,什么原因?个人认为一方面中国咨询企业的方法论很多都是舶来品,不一定全部能够适合中国企业;第二,中国企业的咨询理念有问题,很多咨询公司都是抱着“一锤子买卖”的思想,“签合同——写文本——提交成果——收钱——闪人”,这就是他们的标准操作流程,至于企业运作的好不好,有没有问题,一概不管;第三,中国咨询公司的规模都不大,很多公司“胸无大志”,很难将企业经营好,所以中国咨询企业的寿命是很短的,甚至有些公司会因为某个咨询项目而成立,同时又以这个项目的结束而消亡;第四,还有一点,这句话说出来可能不好听,也有可能会遭来“板砖”,但我还是想讲,那就是中国很多咨询公司都是“阿猫阿狗齐上阵,一剂药方治百病”,什么意思,请自己琢磨吧!
三、培训市场“如火如荼”
近20年,中国的智力产业当中,培训市场的如火如荼绝对称得上是“半边天”。因为工作的原因,本人也偶尔会出现在培训的讲台上,但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不称职的讲师。因为大家发现,现在在中国的培训市场上,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讲师,首先要具备3个条件,演好3个角色:
3个条件:知识结构、演讲能力、个人资历和阅历。
3个角色:心理学家、演讲家、演员。
不讲别的,我们就说说“演员”吧,优秀的讲师之所以能够吸引人,重要的不是他讲的内容有多么的深奥,也不是讲的案例是多么的新奇,而是看讲师在台上的表演能力如何,这才是关键,所以我们发现,现在有名的讲师,讲了一天,可能就只讲了一个浅显的道理:注意细节,细节很重要。这位讲师是谁,我想大家可能猜到了80%,但他的表演很好,让台下人听的很激动。
我从来都不认同,通过培训可以解决管理的问题,如果这样简单的话,估计中国企业就不要企业家了,搞几个“演员级”的培训师就可以了。培训是什么?培训是助步器,帮助员工成长;培训是复印机,复制先进管理经验;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和员工推开一扇知识的窗户,让员工看到窗户外面的景色。培训很重要,但培训不是万能的!
四、从“海龟”到“海带”
在过去20多年,中国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,越来越多的海归,跟国内的应届大学生一样就业困难,变成“海带”;之前企业对海归的盲目崇拜,到现在很多企业的谈“归”色变,就几年的时间,发生了180°的大转弯。